东南网5月10日讯(海峡都市报记者 郑靓 文/图)昨日,一则关于微型消防站的帖子刷屏朋友圈。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,福州地铁1号线个车站,都配备了微型消防站。其设置在车控室后方,有专人值守,乘客接触不到。一旦接到火警,值班人员1分钟内可穿戴好装备,5分钟内开展扑救工作。
昨日,在地铁1号线南门兜站车控室后方,记者看到了新设的微型消防站。虽然只有一个柜子,却配备灭火器、水枪及全套的防护装备,非常专业。
据介绍,车站、列车上虽然都火栓和灭火器,但若发生火情,会使用这一些救火设备的乘客并不多,另外,没有防护装备,救火时可能会被烧伤。一般来说,接到火警后,消防官兵最快也要10分钟才能赶到现场,可火势蔓延,有时就是两三分钟的事,加上地铁设备繁多,结构较为复杂,增加了救火难度。这时,微型消防站就能充分的发挥作用。
南门兜站站长任延会说,微型消防站24小时设专人值班,一旦接到报警,1分钟内迅速出动,3分钟内到达现场,5分钟内开展扑救工作,“在消防队到来之前,站务人员就可变身成‘消防员’,控制火情。”
站务人员白天工作繁忙,只有在送走最后一班乘客后才开始演练。据悉,地铁1号线个车站,每月演练两次。
有了勤奋的“兵”,还得有专业的“导师”。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,前天,鼓楼消防大队水部中队的消防官兵们就前来上了一堂专业课。
“防护服的摆放要处于‘备战状态’,这样才可以在1分钟内穿戴完毕。先穿上裤、鞋,然后套上衣,系上安全带、手斧带,检查呼吸器外部状况是不是完好,空气瓶压力是不是正常,再打开空气阀,戴上防火面罩、手套,系上安全绳。”经培训,动作最快的地铁员工,在35秒内能穿戴完毕,并希望在一次次训练中,缩短这个时间。
此外,“三知、四会、一联通”,一个都不能落下。消防官兵们口中的“三知”,是要求大家对消防设施和器材位置、疏散通道和出口、建筑布局和功能,做到烂熟于心;“四会”,是会组织疏散人员、扑救初期火灾、穿戴防护装备、操作消防器材;而“一联通”,则是微型消防站与消防支队或中大队要保持通信联络通畅,保障后续专业救援。
车控室内有FAS火灾自动报警系统,灵敏度非常高,探头传输的信息一旦被确认,将自动“激活”,随即指挥开启紧急照明灯、敞开闸机门、循环播放车站广播提示、显示屏切换成红色灾害信息等,随后向“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”传递信号,联动排烟系统,“指挥”隧道和车站风机启动。
地铁起火,最大的威胁是烟雾。为了建立乘客的逃生通道,地铁的排烟系统以标准站为例,在隧道内设置有功率为90千瓦的4台风机。风机启动时能形成2米/秒以上的风速,每分钟换气1个立方米,相当于五六分钟把整个车站的空气更换一次,迅速将烟雾、有毒气体排出隧道。
列车各车厢车门旁,设有紧急报警装置,旋转至“报警位”即可向驾驶员报警。同时,车厢内的乘客要尽量远离起火的地点,若随身带有矿泉水等可打湿衣服和毛巾,捂住口鼻,前往未着火的车厢。每节车厢端头配置2个灭火器,乘客能够正常的使用灭火器进行自救。
车厢内着火时,乘客切记不要恐慌拥挤,应保持镇定,更不要将地铁的车窗敲碎擅自逃生,地铁列车如果正在行驶中,车窗被打破,许多风就会进入车厢,容易加剧火势和烟雾的蔓延。同时,不宜擅自启动车厢内的急停装置,因为这样不仅易引起乘客因惯性而摔倒,还妨碍了司机将列车尽快驶入车站,获得站务人员的帮助。
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(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/移动网络视听节目服务)证号: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(闽)字第085号
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(署)网出证(闽)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-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(闽)-经营性-2015-0001
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,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,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
职业道德监督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线)举报邮箱: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:
Copyright© 2021 立博app官网下载英文_官网入口的功能鲁ICP备20000566号-1 技术支持:ladbrokes立博官方